全红婵被台媒大赞仙子,却被知名记者骂白痴!张雪峰的话有人信了

张雅正 招贤纳士 2024-10-09 9 0

巴黎奥运会已经成功落幕,然而运动员们的人气却依然高涨。

作为备受欢迎的明星,获得两枚金牌的跳水冠军全红婵,其每一个举动都引人注目,时常登上热搜榜。

没想到今天全红婵的热搜情况,既有台媒的高度赞扬,又遭到某位知名记者的公开指责。

张雪峰也因此进入了热搜,起初他所说的话同样有人相信。

台媒猛夸全妹,称其为“仙子”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全红婵多次成为热搜焦点,除了她出色的跳水表现,还有她在采访中展现出的多个经典时刻。

全红婵回应记者的提问,许多网友直言:太真实了,简直要把话聊到没法进行下去了。

就像在奥运会期间,有一位记者向全红婵提问:“大家都在关注你跳得有多高,但其实这样会不会感到疲惫呢?”

全红婵在听到这个问题后,表情显得无奈且无话可说,经过思索后还是忍不住,直截了当地反驳道:“你问这个,谁会不觉得累呢?”

在比赛过程中,全红婵常常幽默地说:“小小巴黎,掌控一切”。赛后接受采访时,有位记者问她:“你知道掌控怎么用英语表达吗?我可以教你哦!”

最终全红婵以一种嫌弃又真诚的口气回答道:“不用了,我不想了解。”

记者完全没料到,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最后竟然被全红婵一语道破,实在是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啊。

目睹全红婵既直率又讨喜的性格,网友们纷纷调侃和赞扬,然而无论赞美多么热烈,也不及台湾学者们的“专业”评价,那简直是将全红婵捧上了天。

最近,全红婵的采访片段在台湾广受关注,一位台湾主持人还向学者蔡正元请教对全红婵的看法,结果蔡正元的评价非常高。

他表示,全红婵真是太迷人了,性格也非常直率。

他对全红婵的评价完全倾注于她在运动上的表现,甚至用“人间仙子”这种高雅的词汇来称赞她,并认为她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

除了蔡正元,另外两位学者也对全红婵赞扬有加,而女主持人对她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

在重温全红婵采访的经典片段时,我忍不住感叹,这个17岁的女孩真是太真实、太单纯了,似乎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了解得并不多。

针对那些缺乏深度的记者采访,台湾知名评论员谢寒冰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建议:

通常情况下,采访通常是从八卦开始的,但对于运动员,尤其是这么年轻的选手来说,经历一两次的反击后,肯定会采取新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被针对。

谢寒冰还提到,如果自己去进行采访,可以先对她的教练进行访问。

从她的兴趣、日常生活等方面着手,比如她喜欢的事物、偏爱的食物等,都是了解她的重要途径,而不是突然提问一些无关的问题。

这两位台湾评论员,一位从全红婵的个性入手进行探讨,另一位则侧重于新闻报道的视角进行剖析,二者的分析都极为深入。

而接下来的这位台湾时事评论员则给予了更高层次的赞扬。

王尚智从专业跳水的视角解读了全红婵,并且提到自己每次观看全红婵的比赛表演,都觉得其技艺非凡!

王尚智甚至自豪地指出,全红婵为国家赢得荣誉,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这枚金牌,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体育的力量与美感。

没想到一向以“犀利”著称的台湾名嘴们,这次却一致对全红婵的个人、性格以及比赛等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赞赏。

正当网友们享受着这份平和愉快的氛围时,一位著名记者的不理智言论却破坏了这种氛围。

知名记者用“疯癫”“白痴”形容全红婵,被全网怒骂

某家报纸的著名足球评论员“艾晚”,在昨晚的在线直播中,对全红婵的看法可以说非常偏激。

比如说全红婵在奥运村里十分“疯狂”,向德国运动员炫耀自己的金牌,意味着她的这个举动既是展示又显得有些失控。

据说全红婵开始学习英语后,语气听起来颇为傲慢地反问道:“她也去学英语了吗,哇?”

随后又再一次强调:“现在全红婵也在学习英语了。”这两次的重复引发了网友们的阴阳怪气的解读。

随后,这位记者似乎察觉到自己的语气过于明显,于是迅速补充道:“她也明白在国际赛事中需要用英语交流”,“我认为这很好”等等。

本以为记者只是随意发泄情绪,没想到后面的话才真正引发了公众的愤怒。

记者首先问道:“作为一个人,你总不能一直持续跳水吧?”潜在的含义是质疑全红婵未来的职业发展,认为她年纪大了就无法再从事跳水运动。

接着他又说了一句充满愤怒的话:你不跳水的话,难道你像个傻子一样就能行吗?

网友们听后立刻愣住了:居然会从一位知名记者嘴里说出这样的话?

网民们愤怒不平,评论区立刻引发了热烈讨论。一些网友认为,这名记者表现得过于自高自傲,轻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

全红婵在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学业水平不高,因此让这位记者十分不满。

还有网友愤怒地表示:“你们这些害虫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还有一些网友顺着线索找到了这位记者的社交媒体账号,点进去一看:

果然,这位记者对全红婵的偏见相当明显,公开发表文章称“红姐”仅仅是个“流量明星”,暗讽全红婵只是个靠流量的运动员,并不承认她具有真正的实力。

关于之前记者采访全红婵的事情,朱小龙对此也表达了不满,他发表文章说道:“舆论的方向不太对,大家都在指责记者。”

针对这次事件引发的广泛讨论,朱小龙本人迅速做出了回应,指出网友们对他的直播片段显然是片面解读,为什么不截取更多的内容呢?但这个回复随后迅速被删除。

尽管艾晚进行了回应,并很快删除了该内容,网友们依然不买账,进一步深入挖掘了他的背景。

身为一名足球记者,这次对跳水运动员的评析算是一种跨界尝试,但结果并不理想,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嘲讽。

有网友感叹道:经历了这件事情,我更加明白了张雪峰为何不建议孩子选择新闻学专业了。

曾经张雪峰的一句“别学新闻”差点毁掉了他的职业生涯,媒体界纷纷指责他“攻击”新闻学,认为这是一种歧视。

难道正是由于这些质量不高的记者的存在,使得他们的言论充满了过多的个人偏见,从而影响了新闻传媒的声誉吗?

作为从业记者,我们所需要的是具备职业素养的新闻工作者,需具备公正客观的评判能力,而不是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见进行攻击。

语言能够像温暖的春风一样轻柔地抚慰创伤,也能够像锋利的刀刃一样尖锐地刺痛人的内心。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空间更不是无法无天的地方,尤其是作为记者,更应谨慎选择用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交流与探讨。

#深度好文计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