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夺金创造历史,网友纷纷点赞,有人却酸了:我只是缺2000万

冉佳琪 招贤纳士 2024-10-07 11 0

2024年8月3日,法国巴黎奥运会,郑钦文拿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女单网球冠军,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收获了第16枚金牌,亿万国人为之振奋,郑钦文以其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属于中国人的历史,也创造了属于她个人的历史。

郑钦文的奥运金牌,是人种、生理、精神的各种极限突破,其意义之大确实值得大家点赞。但就在大家为郑钦文夺得奥运金牌而兴奋时,却有人提出:我有2000万,孩子也能得冠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郑钦文夺金的背后还真有个“豪赌2000万”的故事。

首选,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事实:网球运动是极其烧钱,从购买设备、租赁场地到聘请专业教练,再到报名参加各类比赛……每个环节都带着一个词汇——“烧钱”。

中国著名网球运动员张之臻的父亲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培养一个能打进世界前100名的网球选手大约要2000万人民币,其中光一年飞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就要400万。

而回到郑钦文和其父亲这里,他们投入的应该更不止2000万。作为一名退役的田径运动员,郑钦文父亲深知资深教练和专业训练的重要性,因而先做了以下两点:

1.给女儿拜名师,直接选择省队教练给郑钦文当启蒙老师;
2.他给女儿找了西班牙教练,并且还要教练签成绩对赌协议,最后郑钦文那段时间成绩不佳,教练输了对赌协议,郑爸就把教练炒掉了,然后寻找更厉害的教练。
为了郑钦文打好网球,郑爸可谓倾尽所有,至不得不卖掉老家的房子。这些年为了让郑钦文打好网球,据传其家庭已经花费了2000到2500万。
因而,有人才据此提出:我有2000万,孩子也能得冠军。好像任何一个人花了2000万都能那个奥运金牌似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郑钦文的成功绝不仅仅因为这2000万。
1.足够坚毅却又要求严格的父母

郑钦文的父亲作为一名曾经的田径运动员,他一直相信女儿有运动天赋,在郑钦文很小的时候,就让她尝试了羽毛球、兵乓球等多个运动项目,最终选择了网球。

在选择了网球以后,郑爸表现出了无比的坚毅,在为郑钦文选择启蒙老师时,他带着一家三后给省队教练,最终使后者收郑钦文为徒;为了郑钦文能找到更好的教练和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不惜卖掉老家的房子。

同时,郑爸对郑钦文要求无比严格:在一次全国比赛中,郑钦文状态不佳,郑爸直接冲过去发火骂人,当场打了女儿。

“如果水平不如对手,用尽全力还是输了,那是英雄,如果消极比赛,那是对网球、对观众、对自己不负责任”,这就是郑钦文爸爸对她的要求。

2.自律且坚持的孩子

郑钦文夺金后,郑钦文的教练表示:普通女孩子拥有的,郑钦文一样没有,奶茶从未喝过,指甲油从未用过,从不玩手机,她每天4点半就起床训练,各种体能训练、技巧训练应接不暇……

除了这些高强度的训练,郑钦文的自律还体现在饮食上,365天都是西兰花和牛肉,估计是个人这样天天吃都会“味同嚼蜡”,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除了以上两点,郑钦文能够创造历史、拿下金牌,还有她对网球运动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郑钦文第一次看到北京奥运会的网球场时,她就突然变得安静了,看完比赛后,她就告诉父亲:我要打网球。从此,郑钦文迷上了这个项目,在6岁正式接触网球,这样一坚持就是15年,如果不是对网球有绝对的热爱如何能坚持下来并且获得奥运金牌。

而郑钦文高尚的爱国情怀,更是其克敌制胜的法宝,郑钦文在夺金后说:“这意味着着一切。因为从小我就非常想为我的祖国赢得一枚奖牌。也许不是金牌,只要是一枚奖牌就行。这次我做到了,这是一枚金牌。在亚洲网球界,没有人做到过这一点。我很高兴能创造历史。当我看到所有年长的运动员创造历史时,我真的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2004年奥运会刘翔他说他会永远记得 21 岁的那一刻。我在这里,我也21 岁了。这种感觉,难以置信。”

因而,总结起来看:郑钦文的成功绝对不是单单依靠2000万!说句现实的话:中国能有2000万的家庭可不算少,但培养出奥运冠军的家庭却凤毛麟角。

如果“我有2000万,孩子也能得冠军”这句话是“心里酸”的家长、父母说的,我更要和他们再次深刻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郑钦文的成功对我们一般家庭教育孩子而言,至少有以下两个启发:

1.每家起点不同、爸妈和孩子的性格不同,没有唯一正确的教育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家长不要太执着于寻找正确的、最佳的教育方式,更不要妄图复刻别人的成功,反而要多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不要太勉强孩子和自己。
2.家长最重要的功课是“选择”,初期选择确实非常重要,郑爸最关键的是给孩子做了选择,并在选择后给予孩子坚定的、不遗余力的支持。
这里特别说明一点:我其实不太喜欢说“规划”两个字,因为大多数爸妈不是专业人士,很多是面临选择时才选择的,而规划是提前布局的。所以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做好选择,尽量做最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结束语:

家长的托举,是给孩子一个尽可能高的起点,后面终究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是,出钱出力并不是最有价值的“托举”,“出脑子”、给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最有价值的“托举”。
#图文夏日征集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