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后一件小事使全红婵又上热搜,究竟何时才能放过她

林宜臻 解决方案 2024-09-20 11 0

在不久前,一家日报的记者对全红婵的“疯癫”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因此受到了严肃处理。

近期因为“购置手机”这件事,

全红婵再次无可避免地登上了热搜……

在央视资深记者董倩的采访中,

全红婵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我希望被像普通人一样对待,不想要那么多人都聚集在我身边。”

然而正是这微小的希望,

在她多次打破纪录为国家赢得荣誉后,变得愈发不可接近。

回顾四天前,董倩与全红婵进行了将近20分钟的访谈视频,以及董倩随后的总结。

再加上最近关于全红婵的一些无端争议,

我们会感到一种恐惧,意识到

其实全红婵这位年仅17岁的女孩,

心中竟然共存着仍保有天真的女孩和充满雄心的运动员这两种矛盾的性格。

刚从跳水台上下来时,

全红婵注意到,记者们所提的采访问题多是“累不累”、“考考你”等类似内容。

显然,这些记者完全将全红婵视为一个普通的未成年女孩。

却忽略了她刚刚获得的、全球瞩目的成就。

在回国后参与董倩的采访时,

这位经验丰富的记者却提出了一个看似17岁少女无法回答的问题:

“从外表上看,你似乎还很年轻,你觉得呢?”

“大家都称你为天才,你自己觉得是吗?”

“你觉得要是让你及时止损,有可能吗?”

“在双人跳台比赛中,你们是搭档,但在单人比赛时,谁获得金牌是否重要?”

对于这一系列看来过于虚无或过于尖锐的问题,

许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全红婵会显得皱眉,并提出疑问,

然而,她毫不犹豫地以一名顶尖跳水选手的身份,给出了极其合情合理却暗藏玄机的回应。

采访结束时,董倩在总结中感慨道:

“老实讲,在采访之前有人告诉我,全红婵这个人可能不容易采访……”

“在接受他人采访时,她也表达得不够清晰,无法说出什么完整且深邃的观点……”

起初我也有些担心,

然而在正式开始采访后,

我意识到她是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小女孩,她用最简单的语言向我阐述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确实如此,

在全红婵经历的众多访问中,

只有少数几位记者,包括董倩在内,能够从运动员的角度提出相关的问题。

而其他人则将全红婵视为一个对世界了解尚浅、观念还未确立的小女孩。

因此,

其他记者在比赛结束后才激动地问全红婵:“累不累?”

却不见他们在对某位科学家或知名人物进行采访时,

也会询问“累不累”这样让人忍俊不禁的问题。

董倩在对全红婵的采访中也提到了“累不累”的问题。

然而,她这样说道:

“你是否曾经历过早上疲惫到无法起床的情况?有没有感到劳累得让人想哭?”

针对这类非常具体的问题,全红婵毫不掩饰地作出了回应:

“每天闹钟一响,我总是赖在床上不愿意起身,训练日复一日,让人觉得无尽无望……”

“并不是累到想哭,而是在跳得不好或者受到批评时会有想哭的感觉……”

实际上,全红婵感到无法起身并非因为身体疲惫。

而是心理上的疲惫。

“表面上我显得很乐观,实际上内心却在压抑。”

“我曾考虑过放弃,可是每天都能感受到与目标的距离在缩短,况且我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不如继续努力下去。”

此刻,

全红婵在董倩的耐心引导下,终于展现出了一个并不算成熟的。

这是一个小女孩天然会有的念头。

而这种与以往那些冷门的回答截然不同,

这也反映了现在全红婵持续上升的关注度以及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夸大的争议。

2

一般而言,在巴黎奥运会结束后,

全红婵在短暂的休息和回家探亲后,应该尽快返回日常训练。

与此同时,网上对她的讨论也应该有所减少。

尽管全红婵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然而,网络并没有轻易“饶恕”她。

最初,有人在线曝光全红婵使用奢华品牌的包包和玩具。

超过3万元的价格成为了许多网友讨论的热点。

其中自然也会出现一些态度阴阳怪气的网友,

不过幸好大部分网民还是保持着理智。

全红婵依靠她的天赋与努力,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难道还要依赖他人的情绪来决定自己的生活?

不过说回来,

能够像全红婵那样毫不掩饰、真诚地生活在公众面前的名人,恐怕她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点又奇妙地吸引了更多人对她的关注,

无论是出于真诚喜爱的粉丝,还是别有用心的媒体追踪者,

全红婵在他们看来无疑是那位极为独特的名人。

与此同时,随着这件事情的曝光,

全红婵被热议前往苹果专卖店购买手机,疑似是要送给妈妈的。

何时,

一位普通人身份的运动员日常生活居然能够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吗?

在这一事件被曝光后,很多人开始“指责”或“讨论”全红婵是否应选择购买国产手机。

随之而来的粉丝们与这群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然而,她们所关注和伤害的,始终是那个仅有17岁的少女。

除了这两项与全红婵有关的“争议”,

她在宠物店与狗互动、17岁时因表现优秀领取了退休金的消息,还有喜欢在无聊时玩游戏的习惯,全都被曝光。

在接受董倩采访时,全红婵毫不含糊地说道:

“我不想被这么多人围着。”

不论是在刚从巴黎返国时,现场人山人海、举着手机的人群。

仍然是目前网络上对全红婵周围的各种讨论。

渐渐地,一切都朝着她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发展。

就如同潘展乐在颁奖典礼结束后听到记者问“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的情形一样,

他稍加沉吟后说:

“先处理好你们的记者。”

尽管这句话是个玩笑,

然而,若未来的奥运冠军在获取荣誉归来的时候,被网络粉丝圈和记者的麦克风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难以行动的话,

那么这将是一件多么让人害怕的事情。

3

去年年底的几场比赛之间,

日本羽毛球运动员志田千阳、全红婵以及她们的搭档陈芋汐受到极端粉丝影响的事件,已经导致体育局发布了关于“坚决抵制‘饭圈’乱象”的相关文件。

然而,在像洪水猛兽般席卷而来的互联网中,

即使只是简单的文件和对个别激进分子的逮捕也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对运动员的热烈追捧,伴随着一丝妖艳的饭圈文化,终于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降临。

体育局以及绝大多数网民对此都很明白。

其背后存在着深藏不露、错综复杂的利益交易,具有极强的渗透性。

他们可能是海外间谍机构,或者是竞争对手的干扰者。

总而言之,这些心怀不轨的人往往能够通过多种方式煽动和挑起公众对运动员的争议。

旨在对运动员们的训练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运动员在某一天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而跌下神坛。

这并非夸大其词,

早在如今的全红婵和潘展乐等运动选手之前,

早已涌现出刘翔、张继科、林丹和孙杨等无数的“前辈”。

他们皆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

他们都因错误或失误,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遭受了许多本不应有的惩罚。

与体育赛事相对,

无论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是世界锦标赛,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这恰是综合国力的一个完美展示。

在这个没有战火的竞技场中,成就和分数才是关键。

而不是以对喜欢的名义,无节制和毫无底线地侵扰与伤害饭圈文化。

我相信,绝大部分理智的网友能够从简短的文字中体会到其中隐含的冰冷。

运动员本人也必定意识到并学习了如何避免受到影响的相关措施,

可见,邪不胜正。

网络饭圈的影响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理智的评判,

这些趁机而动的邪恶势力终究无法逃避真相。

那么,对于如今身处困境的全红婵来说,又该如何应对呢?

最后写上。

提到这个话题,就要特别在抵制饭圈化方面表现出色的个人运动员潘展乐。

他在一次突破奥运纪录后接受采访时,向媒体“控诉”国外运动员的真实情形,其实与全红婵非常相似。

接着,他的一些采访也证实了年轻运动员身上似乎普遍存在的那种直率。

但是这个全心投入游泳的小伙子似乎过于直率了一点:

他解散了唯一的粉丝群,并且多次表示自己将会断网进行训练。

实际上,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的个人主页几乎没有分享个人生活,除了之前的一些广告和必要的通知。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使他赢得了“少年老成”的称谓。

然而,不得不承认,潘展乐的断网策略确实是破解饭圈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对于其他运动员而言,如何应对饭圈文化才是最为妥当的处理方式?

恐怕还需时间和网友的意见来提供更多的答案。

#深度好文计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