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㉓|耿亚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

王君琬 企业概况 2024-09-06 22 0

编者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国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总指引和总方针,能够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内在规律等予以明确和回应,对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其实践要求。一、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明指向和实践要求。(一)要强化乡镇党委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乡镇党员干部是党在乡村地区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关键力量,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少数”,乡镇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担当,明确责任意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牢自身思想防线,强化精神之钙。同时乡镇党员干部要注重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及时掌握村民的思想动向,做好党的大政方针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普及,切实保障各项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要不断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现实是不断变化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深刻影响着村民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刻改变着乡土文化和部分村民的价值观念,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潮也不断在乡村地区蔓延。在此背景下,党领导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紧跟时代之变、把握乡村之变、理解文化之变,以改革创新的姿态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鼓励以新技术推动乡村文化传播、以新观念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以新方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赋能经济建设。(三)要着眼乡村文化建设实际。要从不同乡村的经济状况、文化底蕴、地理区域、村民文化素质出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乡村存在较大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乡村经济整体发展较好,对乡村文化资源的经济支撑较强,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也较为开放;而中西部地区乡村经济相对薄弱,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支撑力度偏弱,村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因此,党领导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乡村的差异,从乡村实际出发,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四)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乡村地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兴国强国的思想武器。在乡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就是要对村民进行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村民的政治认同感和强国责任感。同时村党员干部也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际中,从而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为村民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提供坚实保障。二、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道德理念,对新时代全体人民铸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一)要旗帜鲜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而我国乡村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陋习的影响,致使部分乡村的群众仍存在“重男轻女”“迷信鬼神”“忽视法律”等不良观念,其利益观、法律观、道德观等仍不能完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对此,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封建残余观念,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不断塑造新时代乡村文化新气象。(二)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百姓生活日常。一种思想观念要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必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乡村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乡村文化宣传活动、市场销售活动、公务办理活动、学校教学活动、农业生产活动、选举评价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三)要充分发挥乡村党员干部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示范作用。乡村党员干部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少数,乡村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乡村党员干部要始终发扬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奉公、公道正派、遵守法律、敢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在家庭生活中要严格约束家庭成员,弘扬优良家庭风尚和家庭美德,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家风家教之中。通过榜样引领、示范带动,营造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文明乡风新面貌。三、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充分挖掘体现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乡土文化,既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的必然选择。(一)要善于发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国乡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分布较为零散,且由于部分乡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在区域物质经济条件普遍较弱,致使部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掘难度大、整合效率低。对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为发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雄厚的基础保障条件。此外,乡镇党委还应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辖区内的优秀传统民俗、饮食、服饰、建筑工艺、手工工艺、文物古迹等,为系统发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供必要前提。(二)要多种形式弘扬体现区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应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如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改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鼓励开展“元宇宙+优秀传统文化”“VR+优秀传统文化”“抖音、快闪、直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来增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逐步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跨区域传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辖区内特有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借助节日、庆典等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表演展示,也可将优秀传统文化名片在宣传栏、车站、学校、街道等处予以呈现,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日常式”弘扬。(三)要积极培养一批致力于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研究的人才队伍。人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华文脉的赓续,终究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在乡村地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培养致力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以研究挖底蕴、以研究带传播,通过系统研究不断揭示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生成密码与发展历程,使大众认其过去、知其当下。同时也要注重在乡村地区选拔和支持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人才(解说人才、技艺传承人等),并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和物质支持,增强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更是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日益密切,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在乡村地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一)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要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在乡村地区广泛建设图书室、阅读亭、健身区、音乐厅等文化活动空间,并积极向乡村居民赠送书籍与报刊,同时可以开展必要的“点餐式”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构建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活动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形成“政府统筹指导、市场资源整合、群众主动参与”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格局,以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质量。(二)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推动资源和资本的融合发展。要充分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积极吸收外来资本,实现文化资源和市场资本的有机融合,既突出社会效益,也兼顾经济利益。乡镇政府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积极招商引资,在结合乡村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如乡村旅游业、乡村特色传统美食销售业、乡村特色美景相关的文创产业等,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三)要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当下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之新、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之新、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之新。从人民立场出发,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为导向,全面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立场,不断促进农民精神共同富裕。从市场经济出发,以乡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为依托,不断筑牢文化产业创新的市场之基。从新媒体技术出发,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载体,增强文化产业的传播和展示效果,推动“内涵式”发展。【作者:耿亚州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河南实践研究”(SKL-2023-78)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