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体育和文化结合的盛会

陈彦正 行业动态 2024-09-06 21 1

潮新闻 记者 沈听雨 姜晓蓉法兰西体育场。特派记者 杨俊霞 摄作家海明威曾写道:“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或许没想到,百年之后的巴黎奥运会,这座城市就向世界呈现了一场“流动的盛宴”。回望奥运历程,精彩的赛场内外,文化的魅力也令人着迷。从首届雅典奥运会到如今的巴黎奥运会,主办国如何“玩转”文化?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展现文化的新解法从现代奥林匹克的起端,我们就能看到浓厚的文化色彩。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奥林匹克宣言》。在这个热情四溢的发言中,他把体育运动与一个民族的精神、志向和习俗等联系在一起。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过:“奥运会与其他大型赛事的最大区别在于,这是体育和文化相结合的盛会。”2024年,当奥运会第三次来到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用开创性的新视角,打开了奥运展现文化的新解法。从许多细节中,都能读到蕴含着丰富法兰西文化的浪漫。8月2日,田径女子100米预赛在法兰西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一条紫色的田径跑道。法兰西体育场内这一抹鲜艳的紫色,被称为“田径场中的薰衣草田”。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说法认为,这是“普罗旺斯薰衣草田带来的灵感。”此刻,普罗旺斯地区盛开的是真正的花田,不远的巴黎场馆内,又是一种别样的花田。国际奥委会没有严格规定跑道的颜色,紫色跑道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正如负责巴黎奥运会田径运动的体育经理阿莱恩·布朗德尔所说:“这么做是想提供一个不同于以往我们见过的那些跑道的样子,保持组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进行的创造性做法,打破常规。”一条流淌的塞纳河。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在巴黎拉开序幕。以整个城市为背景、河流取代跑道、码头充当观众席,这是一场穿越巴黎的盛会。从奥斯特里茨桥出发,经过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大皇宫等建筑,最终抵达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一路上,《歌剧魅影》《刺客信条》《悲惨世界》《火车进站》等法国经典影视歌剧和游戏作品不断涌现,体育、历史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一座巨大的城市体育场。本届奥运会的一大创新之举,就是把大量比赛场地融入巴黎著名文化景点。在埃菲尔铁塔脚下观赏沙滩排球,在军事博物馆荣军院里看射箭,在凡尔赛花园欣赏马术……这次,巴黎共有十余处闻名世界的景点变成奥运会赛场。在这里,人文、自然景观与赛事相互辉映,观赛同时也能触及历史。搭建情感共鸣的桥梁每一届奥运会东道主都明白,这是向世界展示自身独特文化的舞台。但要“玩好”文化,却并不容易。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东道主讲好故事的基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各有差异,如何借助奥运窗口,让本土文化走向世界,是历届奥运会主办方面临的挑战。不久前刚结束的公路自行车男子公路赛中,来自世界各地的90名公路赛车手从特罗卡德罗广场出发,完成了一次长达273公里的骑行。沿途,我们也跟着他们看到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等多个地标建筑。这是一场对耐力与速度的极限挑战,也是一次对巴黎自然人文之美的解锁。智能化的高科技,让奥运会的文化魅力更加闪耀。从以前的LED系统、地面升降舞台,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人嘉宾,每届奥运会总是利用当时尖端的新技术,让体育与文化碰撞出别样的花火。AI技术就在本届奥运会上被广泛应用,实现了沉浸式360度直播等体验。足够的创造力,在无形之中搭建起了一座座情感共鸣的桥梁。这是此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至今被许多人称赞的一幕——10座金色女性雕像依次从水面升起,以致敬法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代表。1924年,巴黎奥运会正式允许妇女参加比赛,这是一场时隔百年的对话。创意背后,折射着人文的亮光。8月3日,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开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主题活动,邀请法国当地青少年前来体验捶丸、踢毽、投壶、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奥运的启迪,不止于奥运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现今,奥运会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财富。奥运的启迪,也远不止于奥运。它让我们对文化与体育、以及对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繁荣,都有了进一步启发。文化和体育的边界,是可以消弭的。巴黎奥组委提出“文化奥运会”的概念,本届巴黎奥林匹克文化委员会在法国各地举办了数千场活动,将持续到9月8日,致力于通过融合艺术和体育,促进不同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走在巴黎街头,大到卢浮宫,小到社区公园,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个关于奥运会的艺术展览。赛场内外,人人都是各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微小切口。此前,中国乒乓球选手马龙在巴黎被各国运动员争相合影,被网友称为“奥运会5A级打卡点”。这也让他成为沟通中西文化、传播友谊的桥梁。当运动员的个人成就和魅力与竞技体育精神相结合,便造就了一张现成的文化交流名片。全球化加深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寻找不同文明间的最大公约数。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精神在不同群体、不同国度、不同地区得以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旺盛生命力,正因为它所形成的价值共识、话语共通和情感共鸣,以及对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尊重。对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不同“声音”,促使我们更深入去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追求自由表达的同时,主办方应该更多考虑国际观众的接受度和期待,以此寻求一种更普适和包容的表达方式。一百多年前,顾拜旦的大胆构想,完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在奥运的舞台上,我们期待未来的奥运组织者,能插上文化的翅膀,举办更精彩和有创造力的盛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