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复盘:中国是金牌强国不是体育强国吗?

陈添杰 行业动态 2024-09-01 24 0

奥运会复盘:中国是金牌强国不是体育强国?

巴黎奥运会已经闭幕了。中国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名列奖牌榜第二位,可以说成绩斐然。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旦奥运会闭幕,各种古典公知必定如雨后的狗尾草那样纷纷从地里钻出来,开始各种“反思”型的表演。

果不其然,朋友圈里就有年事已高的古典公知发文:

文章一看标题,就知道大致会说什么,肯定又要批判中国体育搞“小巧难女少”的奥运争金战略,说中国“是个奥运金牌强国,但还不是一个体育强国”。

点开一看,果然就是。具体内容这里就没必要贴了,真有兴趣的可以按标题搜素来看。

不得不说,有些人上了年纪,思想就会像被判处终身监禁一样,再也无法与外部世界的最新形势接触,永远停留在他被关进去的年代,停止自我更新。

确实,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小巧难女少”的奥运争金战略。其中“小”指小众冷门项目;“巧”指以技巧为主、回避力量和对抗;“难”是指高难度;“女”指女子项目;“少”指参赛人数少。

如果以奥运争金为目的,那么这套战略也确实有一定的功效。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大多来自这些项目。

但现在已经是2024年,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大多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的实际情况与老顽固脑子里的情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拿下了2金3银7铜,金牌数位居第六,而奖牌总数位居第三。游泳项目总共设有37枚金牌(专指竞速项目,不包括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是奥运会第二金牌大户,妥妥的“主流项目”。中国队所获两枚金牌,一枚属于潘展乐个人,另一枚也是非常得益于潘展乐所贡献的混合接力,展示了中国男运动员所代表的世界顶级运动水平。与某些人记忆中的“小”、“巧”、“女”毫无关系。

而在球类项目中,网球显然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主流个人项目。本届奥运会郑钦文摘金,中国混双“摇人组合”夺银,热门项目有男有女,难道还不够主流吗?

思想坐牢的人意识不到,比起三十年前,2024年的中国和中国体育都已经迈上更高的台阶了。

潘展乐夺冠之后,有视频博主去潘展乐最初学习游泳的游泳俱乐部打卡,听驻馆的教练介绍说,他们现在选材的标准是“父母总身高超过3.5米”,也就是大致父亲1米8,母亲至少1米7。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全民营养水平提高。据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统计,2019年中国19岁男生(即生于2000年)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了175.7cm,排名东亚第一。

思想坐牢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一般都读过篇叫《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鸡汤文,说日本的学生免费牛奶制度让日本人普遍长高了。但很抱歉,在同一个统计数据中,19岁日本男生平均身高仅172.3cm,比中国的同龄人整整矮了3.5厘米。

中国人,真正的长高了。

而两国营养水平,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国游泳运动员的竞争力。身高190cm的潘展乐在本届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整个中国队拿下十二枚奖牌,而曾经诞生过北岛康介这样的游泳天才的日本,仅收获一枚银牌。放在三十年前,潘展乐肯定要被拉去打篮球或者排球,但现在中国体育已经有足够宽的选材面,可以让190cm的年轻人练习游泳了。相反,在本届奥运会上被某些人大力吹捧的日本篮球队后卫河村勇輝,身高仅172cm,他的表现固然还算不错,但这是因为选材面有限,还是河村勇輝本人不喜欢再长高了?

而郑钦文则是另一个故事。

在郑钦文夺冠之后,各种介绍她成长经历的文章铺天盖地,其中非常显眼的一点是,郑钦文的父母在郑钦文的成长道路上,前后投入了2000万元之巨。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便是顶流的家庭也不能轻易拿出2000万,何况郑钦文家也不算顶流。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能拿得出2000万的家庭,居然选择了竞技体育这条枯燥而艰辛的道路。

扪心自问,你若是有2000万,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体育这碗饭吗?无休止的训练、风吹日晒雨打、在世界各地奔波参赛,运气不好的话,还要面对伤病。即使一切顺利,也没有人能保证一定出成绩,尤其是网球这种全球激烈竞争的项目。

而郑钦文和她的父母,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这块金牌,更反映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渐次摆脱锦标主义的束缚,向挑战个人极限、证明自我的方向进发。中国体育已经开始越过“谋生”、“挣钱”、“出名”等物欲阶段,涌现出真正热爱体育的高水平个体。

这又岂是思想坐牢的人能想象的?

再说一个普遍不容易想到的事实:奥运会上的各个项目虽然都是体育运动项目,但要提高这些项目的水平,在奥运会上展现竞争力,方法和路径可谓大相径庭。

比如这次奥运会,中国香港选手夺得了两枚击剑金牌,非常值得庆祝,其中女子重剑金牌得主江旻憓以甜美的笑容、优雅的谈吐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钦慕。

江旻憓生于1994年,已经是年逾三十的“老将”了。而她的对手当中,生于90年代甚至80年代的占了一多半。出现这样的现象,显然说明击剑这项运动本身的普及程度很低,天赋好的运动员能够长期霸榜。(击剑并非对老将有利的项目,江旻憓本人从20岁起就不断拿到各种比赛的奖牌,光世界杯金牌就有4枚)

与网球不同,击剑这类普及度不高的项目,走政府支持的金牌战略道路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哪怕是在老欧洲,娱乐性玩击剑的人也不多了。既然奥运会设项了,政府主导争一争金牌又有什么不对呢?自2012年起,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就设立了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江旻憓和男子花剑冠军张家朗都是受到资助的运动员。

而闭着眼睛捂着耳朵批评中国体育搞“小巧难女少”的人,也不会去看看新闻。本届奥运会击剑项目奖牌榜前三名里,就有日本和韩国,你猜他们又是怎么发展击剑这种没有群众基础的项目的?再引申开去说,韩国在射箭项目上能以一国敌世界,是因为人人都从小练骑马射箭?没有国家意志专注某个冷门项目,哪有轻而易举的成功?

古典公知还剩下一处可以嘴硬的地方,就是昏头昏脑地指责中国只注意搞竞技体育争夺金牌,群众体育搞得不好。

真的吗?

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大众组比赛中,中国选手黄雪梅以2小时41分03秒完赛,在所有女子选手中排名第一。

黄雪梅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长跑:

若不是跑步健身的年轻人基数庞大,成绩会轻易降临吗?在真实的世界里,中国人健身跑步已经成为风气,大小城市的夜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夜跑的年轻人。

轩辕有一位退伍的边防军人,也喜欢长跑,经常报名参加各类马拉松比赛,但成功参赛的次数并不多。为什么?因为报名的人实在太多了,参赛资格是要摇号的。跑个步还要摇号,这是什么概念?

除了跑步,健身也是年轻人的最爱之一,在健身房里“举铁”,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年轻人健身的科学性、持久性和有效性,都大大超过十几二十年前,真心热爱健身、坚持健身的不在少数。

给大家看一张坚持健身的轩辕菜刀老师的背影:

是不是有一种深深地震撼?这么说吧,像这样的轩辕还有107个。

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羽毛球、篮球、足球等社区级别的运动俱乐部也都在不断发展增加。随便翻翻朋友圈,“别人家的孩子”踢足球、打篮球、游泳、艺术体操……你能在奥运会上看到的,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在进行。

尽管因为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确实还有不少地区的群众体育开展尚不普及,但饭总要一口一口吃,事情总得一步一步来。著名相声作品《歪批三国》听过吗?七擒孟获要从三擒这儿过吧?你能从二擒蹦到四擒去?事情总有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对不对?

经过2024巴黎奥运会的展示,大家应该能看到,中国体育已经从单纯“举国体制”下的金牌战略,逐渐向商业体育和“举国体制”并行过渡,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很多思想无法再更新的人,不妨放下心中的执念,放弃对中国体育的苛求。批评能带来进步,但过时的人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批评。有空多坐在电视机前看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岂不好过去消耗所剩无几的脑细胞?

呵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