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13岁一战成名,和全红婵并称双子星,冠军的背后全是努力

杨希香 招贤纳士 2024-08-29 20 0

三间破旧的小平房,简陋得像个储物棚,却承载了这个四口之家全部的梦想。7岁那年,全红婵第一次明白了家里的困难。妈妈一个人在村里干活,爸爸得了重病在家休息。那段日子她总是挨着饿,小小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她却不敢让妈妈知道。好在,全红婵的运动天赋很快被陈华明教练发现。他看出这个瘦弱的小女孩有着与生俱来的体能和敏捷,非常适合练习跳水。于是,全红婵便进入了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起初,陈教练只打算培养她当一个省级运动员。在他眼中,全红婵毕竟来自农村,要飞到更广阔的天空不是容易的事。然而全红婵的潜力远远超出教练的想象。她就像一头野马,苦练中看不出疲态,反而越跳越开心。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成了她快乐的泉源。那时,全红婵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用奖金给生病的妈妈治病。一个来自山里的小姑娘,用双手书写了中国体育的奇迹传说。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泪水滋润希望,这就是全红婵独一无二的成长之路。如果说全红婵是中国体育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那么陈芋汐就是那颗默默发光的老将之星。她生在一个典型的体育世家,祖父是省级体操运动员,父母则在体育系统任教。3岁开始,陈芋汐就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体操基本动作。那时,她的小身板还无法支持太多高难度动作的训练,但父母都看到了她作为体育运动员的潜力。6岁那年,陈芋汐第一次尝试了跳水运动,并立即喜欢上了那种身轻如燕的飞翔感觉。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陈芋汐很快入选上海跳水队,开始系统而严格的专业训练。队里的史美琴教练曾带出过中国跳水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吴敏霞,被公认为最出色的教头之一。在她的悉心调教下,陈芋汐的基本功扎实进步神速。尽管她从小体质较弱,但还是坚持不懈地磨练自己。终于,在13岁那年,陈芋汐以队里最年轻的小将身份参加世锦赛,并在女子3米跳台项目上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时隔6年重新捧得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全红婵和陈芋汐,两个性格迥异的姑娘,却因缘际会成为了中国跳水界的“双子星”。她们一个是农村出身,一个生于体育世家;一个靠天赋取胜,一个依靠努力;一个二话不说直爽做事,一个稳重老成有主见。然而,就是这样两种截然不同却互补的性格,让她们在双人项目中配合天衣无缝,默契十足。训练的时候,陈芋汐会一丝不苟地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而全红婵则总想尝试些新动作;比赛中,陈芋汐稳扎稳打,而全红婵则力求超常发挥。两人就像一对孪生姐妹,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训练场上配合得丝丝入扣。有评论就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有喜怒哀乐也会互相打气鼓劲。没了对方,她们都会不习惯的。所以,当她们双双站上领奖台,分享荣誉时,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感更让人无法言说。无论谁获得更高的名次,另一人也定会由衷为之高兴。毕竟,那是她们并肩战斗出来的结果。这对双子星的合体,让中国跳水界的明天更加光明。奥运会舞台上的辉煌,背后并不都是轻松写就。对于陈芋汐和全红婵而言,站上领奖台的路上一点也不容易。作为第三代体育世家的陈芋汐,她小时便承受着“天之骄子”的美名。所有人都默认她将来会有所成就,这让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注定不能平凡。她不得不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长辈和国家的培养之恩。这么大的责任和压力,令很多同龄人望尘莫及。而全红婵作为一个农村姑娘,她背负的却是来自家人的期望。父母想要她改变命运,让全家过上好日子;村里的邻居和长辈都盼着她成为大家的骄傲。她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否则就会让很多人失望。然而,这两个还未及二十的姑娘没有逃避,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她们流的汗水,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说明她们的坚持。当陈芋汐在14岁时就稳定夺冠时,大家看到了她过人的定力;当全红婵5跳3满分时,世人为之折服,因为那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强大意志。面对人生和成长,她们做到了最简单不过的事——一味负重前行。也正因如此,当她们的名字被刻在奖牌上时,所有人都由衷地为她们欢呼。那不仅仅是一枚奖牌,而是她们用青春与汗水换来的成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