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尽千金培养的郑钦文,背后的“残酷”家庭不是普通人能学的

王筱虹 解决方案 2024-08-15 20 0

散尽千金培养的郑钦文,背后的“残酷”家庭不是普通人能学的

这几天,“郑钦文无缘奥运会闭幕会旗手”的消息传出,不少粉丝直呼可惜。

毕竟Queen Wen(女王文)创造的历史,实在惊人!

年仅21岁,在这次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项目中,接连击败前世界第一和现役世界第一。

闯进决赛后,又一举把对手打到怒摔球拍,斩获中国乃至全亚洲第一枚网球比赛金牌。

一时间,所有聚光灯纷纷投向郑钦文,媒体也在深挖她的成才之路、家庭背景。

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父母对她的“豪赌式培养”。

从郑钦文6岁认准打网球开始,父母不惜举家从湖北十堰搬到李娜的家乡武汉。

自费请的教练,是教过李娜的。

为了提升她的技术水准,父母又把她送到北京拜师,随后支持她去欧洲训练。

据说这些年的教练费,每年就花费超过60万。为此,父母不惜卖掉家里的房子。

成为职业选手后,郑钦文比赛、训练,需要配置完备的团队。

从主教练到体育科学家、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就连妈妈也全职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每场比赛,整个团队跟着飞,所有开支,都要自掏腰包。

算下来,一年的开销300万以上。

有人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后,得出结论:培养一个郑钦文起码要花掉2000万。

这显然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不得不说,郑钦文的成才之路,普通家庭很难复制,也无需刻意模仿。

但一个孩子走向成才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在郑钦文身上却都有迹可循。

“我非常喜欢赢和输都在手里的感觉”:

心怀热爱的孩子,更容易卓越

郑爸爸曾是一名田径运动员,从小就带她体验过不同体育项目。

跑步、乒乓球、篮球……

直到6岁那年,爸爸带她去北京看奥运会,刚好看到李娜闯进奥运会四强。

那一刻,郑钦文意识到:我也想打网球,想成为李娜那样的人。

拿到人生第一副球拍后,郑钦文特别投入和专注。

跟李娜前指导老师练基本功,每天6个多小时,她全程坚持下来。

两个人一组轮流打20个球的任务,她总是偷偷多打10个,想办法多练。

2014年李娜获得澳网冠军,她在电视机里看到偶像高举奖杯的画面,想赢的决心更强烈:

要拿大满贯!

在别人看来,网球一向是孤独的运动。

比赛时没有教练陪在身边,运动员独自上场,自己调节状态,排兵布阵。

可凭借内心对网球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郑钦文忍受过无数个孤独的训练和比赛时刻。

哪怕再苦再累,她都想再多练习多一小时,多比几场比赛,不愿让自己的坚持白白浪费。

疫情期间,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她和团队选择开车前往,为了一场比赛,来回花掉一天半。

这么多年来,她总在外面奔波,没回家过年,和爸爸见面,都是机场的匆匆一瞥。

这份热爱和执着,让她17岁踏上职业征程后,短短两年迅速成长,人称“火箭少女”,成绩骄人。

有人说她的父母“太残酷”,让她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些。

但其实,父母更多是顺势而为,既然孩子喜欢,有热情,那就全力以赴支持,助她实现梦想。

教育孩子,比起把过高的期待放在他身上,让他走父母规划的道路。

不如找到他的兴趣所在,才可能让他自我驱动,不断朝着目标冲刺。

像这次凭借一支气枪,射落两枚金牌的盛李豪。

小学接触射击后,特别痴迷。

去射击俱乐部玩了一个暑假,其他同龄人觉得枯燥直接放弃,只有他坚持下来。

图源:江苏教育新闻

平时话不多的他,训练时异常专注,每次训练都一丝不苟完成动作,不慌不忙。

3年前的他,拿到奥运会项目亚军,还是奥运会射击比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奖牌获得者。

比尔·盖茨说过:

“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到淋漓尽致。”

孩子的成功,不是光靠父母拿钱砸,或用鞭子逼出来的。

而是找到他的天赋和热情所在,激励他、支持他,帮他发挥出来,他才能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360天吃鸡胸肉和西兰花”:

所有的优秀背后,离不开厚积薄发的自律

郑钦文启蒙教练一提到她,语气中满是心疼。

“在我的印象里,郑钦文从来不吃零食,也不喝饮料。


为了网球,她牺牲掉很多快乐的童年时光。这孩子训练时从没偷过懒,永远是第一个到球场,最后一个离开。”

就连郑爸爸也说,虽然她接触网球时年纪很小,但没偷过懒,也不抱怨,都是在一次次摔倒、一次次受伤中走出来的。

为了保持低体脂的身体条件,郑钦文一年里360天坚持吃鸡胸肉和西兰花。

远赴国外接受更严苛的培训时,每天训练场早上7点开始管制,她就4点半起床,练到7点结束,整整持续近4个月。

看,这就是奥运冠军走过的路,也是郑钦文的日常。

没有哪个孩子的成功,光靠天赋和金钱就能实现,还和他的高度自我管理有关。

没有过人的自律,一切都是空谈。

郑钦文如此,这次奥运会卫冕女子10米跳台的全红婵,亦是如此。

3年前的她,凭借“水花消失术”在东京奥运会大放异彩。

大家说她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可只有她和教练知道,自己的动作全靠一遍遍苦练出来的。

她的启蒙教练说:

“全红婵对待训练的态度和她能够吃苦的精神在同批队员里面都是最拔尖的。每次训练都是竭尽全力,把自己磨练到极致。”

如今她年龄增长,体重增加,为了克服“发育关”,她死磕陈若琳教练的训练计划。

严格控制体重;正课下午1点半开始,她提前12点先来练,比别人练多一个半小时。

别人看她夺冠轻而易举,却不知道,她走的每一步,就像“走钢丝”一样。

只有对自己足够“狠”,才能减少受伤的概率,避免过早结束运动员的生命。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分享过一个观点: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

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克服天性中的懒惰,放弃低级快乐,把精力和时间,专注在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

当一个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培养出坚韧、不屈的性格和习惯,不管到哪,他都能为自己负责。

“我一直都想为中国夺得奥运奖牌”:

孩子三观正,才是真高贵

对郑钦文这样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拿不拿奥运奖牌,其实对个人成绩丝毫没有影响。

但从小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她总把“为国争光”这4个字放在心上。

3年前东京奥运会时,她就期待要为中国夺得奥运奖牌。

这次在红土场上,和好几个强劲的对手比拼,她更是拼劲全力,突破极限,捍卫祖国的荣誉。

1/4决赛,郑钦文对战前世界第一,首盘失利,她咬紧牙关没放弃,在烈日下苦撑3小时,最终逆风翻盘进入半决赛。

半决赛的对手更强大,世界第一、红土霸主、法网三连冠,还打败过她6次。

可她没有畏惧,明明身体到了极限,却还觉得有股力量在支撑她,最后苦战3小时,战胜对方。

虽然体力严重超支,但她觉得再为祖国鏖战三小时,没问题。

大家被郑钦文圈粉,除了她对爱国的正确认知,还有她被对手挑衅、贬低时,不卑不亢的姿态。

一名对手输给她后,面对媒体阴阳郑钦文:

“我只是告诉她,我不尊重她这个竞争对手。我觉得她做事方式相当残酷,这使得更衣室没有太多的友情,所以很难面对这样的对手,我真的不尊重她。”

被这样公开攻击,郑钦文没有生气或不满,而是体面地回答道:

“我不会因为她输了比赛,就认为这是攻击。如果她对我的行为不满意,她可以来告诉我,我想改正它,成为一个更好的球员和一个更好的人。”

别人拿她跟前辈李娜作比较,她说: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娜姐就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我能做到哪一步,我今后又能走到哪里,那么就取决于我自己接下来的努力。”

夺冠后,有人问她如何规划下一步。

她没有过多沉浸在拿金牌的喜悦中,而是清楚地意识到:

不会因为获得冠军就感到满足,未来依旧要突破自己的极限。

因为人生不可能只停留在某个瞬间,自己永远都有下一旅途去征战。

多么清醒、自信的发言!

不因一时成败迷失方向,更不因旁人言论内耗纠结。

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战,现在站在什么位置,未来还有多少可能。

同理,我们教育孩子,也应从小就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礼仪和底线。

在孩子个性、三观的黄金塑造期,给予正确的指引,确保他未来走向复杂的社会时,拥有开阔的格局和得体的修养。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普通父母无需“豪养”孩子,但别忘了培养他的热爱、专注、自律、善良的品质和正确的三观。

哪怕他再普通、平凡,只要他有温暖善良的品质,坚韧执着的精气神,那他终有一天,也能登上自己的舞台,收获掌声和鲜花。

共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