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舞台为绝唱倾尽所有,网球老将释放最动人的体育力量

林映舜 招贤纳士 2024-08-15 16 0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在1947年的诗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中写道:“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这恰如本届奥运会网球赛场的真实写照。罗兰·加洛斯见证了穆雷、纳达尔、瓦林卡、科贝尔等老将的绝唱,他们以倾尽所有的姿态,共同回击了外界认为奥运会对网球运动失去意义的质疑。奥运会成为最完美的告别舞台苏珊娜·朗格伦球场,成为穆雷漫长职业生涯的终点站。这是当天该球场的最后一场比赛,经历了整整九小时的赛程,仍有数千球迷留在场内,只为目睹穆雷在球场上的最后一舞。当次盘局分来到2比5时,其他场地的球迷开始涌入苏珊娜·朗格伦球场,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结束的那一刻快到了。穆雷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成功的网球选手。凭借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连续登顶,他成为史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男单冠军的选手。伦敦奥运会决赛对阵费德勒的胜利,是穆雷心中最珍贵的网球记忆。一个月前,他在温网决赛中遭遇瑞士天王的阻击,连续四次冲击大满贯冠军均遗憾告负,那些挫败的瞬间成为他心头难以释怀的心魔。然而,正是奥林匹克舞台让穆雷彻底击碎了内心的阴霾,并在此后的美网上首次举起大满贯冠军奖杯。本届奥运会正是穆雷职业生涯的缩影——虽屡遭质疑,但始终全力以赴,杀出一条血路。男双首轮,他和搭档埃文斯在第二盘两次被破发的情况下,将比赛拖至决胜抢十局,抢十中又一度以4比9落后,在连救五个赛点后最终取胜;第二轮,他俩又上演相似一幕——在决胜抢十局7比9落后时,再次挽救两个赛点,以11比9获胜。然而,昨晚在那座被数千名英国球迷的殷切期望填满却又被现实击碎的体育场内,穆雷与埃文斯最终未能实现第三次逆转,止步男双八强。《华盛顿邮报》写道,虽然这次与奖牌失之交臂,但穆雷的技术、坚韧和正直,恰恰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体现。《卫报》则认为,奥运会成为穆雷最完美的告别平台。他的职业生涯并未以“英国最伟大之一的运动员荣获第四枚奥运奖牌”作为辉煌终章,而是以观众潮水般的崇拜与整个国家由衷的感激作为完美的谢幕。英国首相斯塔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安迪·穆雷赢得了一次戴维斯杯、两枚奥运金牌和三次大满贯。但更重要的是,感谢穆雷二十年来惊人的娱乐和体育精神。一位真正的英国伟人。”网球场见证体育精神的真正力量如穆雷一样,纳达尔选择将巴黎奥运会作为对自己所钟爱的罗兰·加洛斯球场的告别时刻。他不仅与阿尔卡拉斯搭档出征男双,还参加了单打的争夺。在0比2负于德约科维奇的第二轮比赛中,纳达尔一度以0比4落后,但他奋起直追,将比分追至4比4。“踏上这片赛场,我仿佛重获新生。奥运会提醒了我们何为体育精神的源头。”西班牙巨星坦言,“我很享受能回来参加奥运会。奥运会与其他任何赛事完全不同,我只是每次都竭尽全力,去享受一件我已经享受了很久的事情。”《电讯报》感慨道,这是真正的奥运之心。此外,瑞士老将瓦林卡以39岁122天的高龄,成为36年以来在奥运网球单打比赛中取胜的最年长球员。36岁的德国老将科贝尔选择在今年1月产后复出,并将奥运赛场作为告别舞台,最终在与郑钦文的女单八强赛中苦战三小时落败。德约科维奇带着刚动完手术尚未痊愈的膝盖,在比赛中吞服止痛药,战胜西西帕斯后晋级四强。他坦言:“即便医生告诉我身体状态不佳,我也会上场去拼出机会。为国家争取一枚奖牌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份荣誉,值得我全力以赴。”长久以来,职业网球是否应融入奥运会的争议未曾平息。在缺乏职业积分与奖金的背景下,运动员仅凭爱国情怀参赛,引发外界质疑网球存在于奥运会的价值。而在巴黎奥运会上,老将们倾尽所有,正是对任何质疑网球选手是否应该参加奥运会的有力回应。《电讯报》指出,奥运会网球赛事与穆雷的术后生涯有着相同的重要意义。那些认为职业网球不应进入奥运会的人,往往就是攻击穆雷带着金属髋部奔跑近七年的人,认为他的漫长告别“玷污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昨晚穆雷的谢幕,也是对奥运网球赛事的正名。《华盛顿邮报》写道,奥林匹克精神包含许多“陈词滥调”——竞争、公平、决心、团结。这些词汇之所以成为“陈词滥调”,是因为它们在每届奥运会上真真切切地反复出现。然而,奥林匹克的光辉并非没有阴影。今年,被判性侵罪名成立并入狱的荷兰沙排运动员得以参赛,加拿大女队派出无人机侦察对手训练,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投下不和谐的音符,让人不禁对体育精神产生质疑。而网球场见证了体育精神的真正力量——在被外界强烈质疑的无望情况下,球员们依然选择挺身而出,奋力抗争。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作者:吴雨伦文:本报记者/吴雨伦图:视觉中国编辑:陈海翔责任编辑:沈雷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