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汽车第一城?

蔡咏欣 招贤纳士 2024-08-10 15 1

来源:英才商业

汽车制造业,因其价值链的深远性、高度的科技含量、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带动的庞大就业人口数,当下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

尤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在孕育和布局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跨界融合的造车思维和复杂多元的造车链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相互联结、彼此共生的区域集中化。

在这种变局之下,必定会酝酿出汽车产业城市排位赛的重新洗牌,毕竟汽车产业显著的就业与税收贡献,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当下国内已有至少25个城市将汽车相关产业确立为其支柱产业,并绝大多数明确提出构建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城市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谁在这场排位赛中位居前列,谁就占据优势地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汽车第一城在不断易主。

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长春,有着“东方底特律”的美誉。中国第一辆“红旗”轿车、第一辆“解放”载重汽车和第一辆“东风”汽车均在这里诞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长春是中国汽车产量最大的城市。

近二十年来,广州的汽车工业又伴随着合资车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而发展迅速,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东风日产等均在挂广州设立生产基地,带动了上下游庞大的产业链和就业。

但在当下的大变局时期,这种排位的变化必然也随着改变,伴随着上半年各家汽车产销量的逐步公布,几家欢喜几家忧,那现在谁是中国汽车第一城呢?这个汽车排位赛又将怎么打下去呢?

01中国汽车第一城易主

首先要指出的是,当前各个地区统计汽车产量数据时依照的标准不一,例如深圳2023年汽车产量为178万辆,增长100%,号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但实际上仅仅是因为比亚迪的总部位于深圳,要不然以比亚迪深圳的坪山和宝龙等几个年产几十万的厂怎么可能会有178万的产量。这里仅以在当地生产、吸收当地就业人口、拉动当地产业链来进行计算。

根据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广州的汽车产量达到94.73万辆。与此同时,重庆的汽车产量则达到了99.71万辆,成功超越广州,跃居全国首位。

广州此前已经连续五年稳坐“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可以看出当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变局已经对地方排位赛产生了剧烈影响。

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这并不是重庆首次问鼎榜首。

在2000年后,凭借长安铃木、福特、马自达等合资品牌的强劲表现,重庆汽车产业曾迎来了一段繁荣时期。尤其是在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高达262.89万辆,领跑全国。然而,自2016年起,重庆汽车产业陷入了低迷,长期以“求量不求质”的发展模式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逐渐失去市场,本地车企面临破产重组的困境,合资品牌也相继败退。

重庆的汽车产量从2017年的299.82万辆,下降到2019年的138.3万辆,最低点已不足高峰期的一半,显示出显著的“缩减”。

然而,祸兮福之所倚,重庆也因此开始走上了一条汽车产业转型的路。尤其是引导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升级。

2018年,重庆便明确提出要坚定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致力于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来看,这一策略是极其明智的,重庆在巩固本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同时,还成功引入了理想第三工厂,这些新品牌和新工厂的加入,使得重庆汽车产业的产量和整体格局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成功扭转了以往“低端”的形象。

其中,长安汽车作为代表企业之一,在失去“自主品牌销量一哥”地位后,坚定地走上了转型之路,先后布局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同时,小康汽车(赛力斯)与华为达成合作,采用“智选车模式”共同造车,为重庆汽车产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这些努力,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在去年重返全国第二。

2023年,“重庆造”汽车成功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到36万辆,同比增长29%,出口金额更是高达330亿元,同比增长50%。同时,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在东南亚、南美、欧盟等市场的渠道和工厂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可以说,较早的问题暴露和痛定思痛,使重庆成为我国传统汽车工业城市中最早治好“合资品牌过度依赖症”的城市。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上,重庆也在加速跟进。在产业端,重庆计划到2024年,转型升级传统零部件企业100家,发展“专精特新”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200家,并推动100家跨界企业进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在消费端,2023年,重庆新建成充电桩10万个,累计建成21万个,平均车桩比、公共车桩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电站数量和换电车辆推广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去年6月,重庆提出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战略,旨在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领域被确定为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培育目标。对照此目标,重庆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期。

02排位赛仍在进行中

与重庆重夺汽车产量第一城相比之下,广州汽车产业则面临了较大的挑战。1至5月,广州汽车产量仅为94.73万辆,仅占去年全年产量的不到30%,逐渐拉开了与重庆的差距。

那广州掉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问题主要是广汽销量的下滑,广汽集团今年前5个月的销量仅为68.91万辆,同比下滑28.62%。即使是广汽新能源的明星品牌广汽埃安,也未能守住市场,前5个月产量仅为10.89万辆,同比下滑36.45%。

传统车企的困境如果新势力能够填补真空也可以?但广州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在今年前5个月的销量仅为4.14万辆,远不及预期。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不断蚕食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回顾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的城市,作为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广州,却仅排名第七。

从当前的汽车产业趋势来看,未来城市之间的汽车产业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更为激烈。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频繁更迭中便可窥见一斑。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产量夺冠,2022年西安崭露头角成为新的领头羊,而到了2023年,剔除总部在深圳,实际上是全国生产的比亚迪,上海在特斯拉的带动下重回第一。

尽管新能源汽车竞争如此激烈,但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增长空间依然巨大。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到3016.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95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1.6%,较2022年提升5.9个百分点,但尚不足三分之一。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8.4%,较去年同期34.9%的渗透率提升13.5%,已经接近半壁江山。

或许也是看到了这背后蕴含的巨大机遇,近两年来全国已经有15个城市均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制定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和行动计划。

据各地公布的数据,到2025年,汽车整车产量目标破百万的已经有十几名选手:例如合肥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柳州计划产销量超过300万辆,西安计划产量在150万辆以上,青岛则规划到2026年整车产量为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0万辆。

这当中虽然会有部分因统计标准不同而造成的重复计算,但从各家雄心勃勃的计划,和现在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的势头以及我国汽车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来看,虽然当下汽车第一城归属重庆,但这局“中国汽车第一城”的排位赛,最终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