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研后考公,还是先考公再考研?

林万辰 成功案例 2024-08-04 19 0

先讲一个故事,亲身经历。

考研和考公,自己在大学都备考过。只不过仅“备考”,没有熬到最后。

备考时,考公的念头要先于考研,主要是觉得周期短,性价比高,上岸可以直接工作。

但大三买了考公教材后,没复习下去,当时自制力不强,且没有方向感和针对性,好在当时花费不是很大。

到了后面看同龄人都在考研,我也跟风复习,真的伤神伤财。工商管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还有现当代文学的教材资料,都买了,还有公共课的网课、资料一大堆,由于备考战线很长,决心不够坚定,复习充分是不存在的,后面还损失惨重。

两相对比,不论是从备考周期,还是知识储备来看,考公的成本都要比考研低。只是前期碍于前期信息闭塞,有不少备考的小伙伴,会陷入“随考”大军,较难权衡轻重缓急。

那么,给大家分享完这段经历后,我们再进入主题:是先考研后考公,还是先考公再考研呢?

现在让我选,必然是选择先考公。当然,口说无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先考研后考公的误区

a.大四只能考研,那时不能考公

在很多同学的既有信息中,会觉得到了大四,就只能备考研究生考试,而考公要等毕业。

很大程度上,受这几年就业形势影响,不少同学会觉得继续深造,能提升职场竞争力,而忽略考公的稳定性。

事实上,应届生就能考公,而且,不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研。比如,市场营销、会计学、软件工程这些,尚且不说备考时间长,就算是考上了,三年读研出来,其实要比积攒三年工作经验还逊色一点。

这不那些有壁垒的专业,只有深造才能精进,以上专业说白了,考研是武装了大脑,动手和实践能力未必能跟上。

b.考研后报考面更广

这个还真不一定。用“城市规划”这个专业举例,报考岗位并不多。研究生和本科生报考的差别在于:国考和省考限制学历,还有定向选调生,本科考不了。

剩余57%未读最低0.97元/天订阅作者, 解锁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