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战!智库武器化!中国不可小觑这些新趋势

陈光心 企业概况 2024-08-03 22 0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新华智库研究》期刊2024年第1期总第1期刊发文章《全球认知战中的智库作用及应对建议》。现将全文发布如下:














▲本文刊发在《新华智库研究》期刊2024年第1期总第1期

“准确深入的报告、分析和数据可能成为影响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智库、新闻媒体和其他机构观点和分析的‘影响力武器’”,美国顶级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2023年9月推出的智库报告这样阐述道,“在与敌对国家竞争以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美国拥有可用的潜在武器,但它现在严重低估了这些武器的价值。”这里说的“武器”,是指“美国拥有产生官方分析报告和数据库的独特能力……利用报告来应对俄罗斯和中国构成的威胁”。[1]如此公开地把研究报告视为“武器”、推动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参与对外大国竞争的详细阐述,在美国智库史上较为罕见。

这份“智库武器化”的研究报告对当下中国智库发展的警示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博弈日益激烈,虽然大国军事冲突并未日常化,但以“报告”“分析”“数据”“信息”为“武器”,以改变他国国民大脑认知为主要目标的大国认知战,却时刻在发生着。

对此,智库学者应超越纯粹文本主义的研究,厘清“智库”在新时期的职能拓展边界,力所能及地投身于新时期的全球认知战,在知识生产与日常工作中增加无硝烟的认知战变量。同时,我国要持续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现观念、制度、人才等方面的发展变革,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中外博弈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传播力和塑造力,助力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1

西方智库在全球认知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更新,以认知科学为前沿支撑、数据算法为战略逻辑改变认知的大国行为样式,正成为当前大国博弈的新动向。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被视为认知战与军事冲突相结合的首个典型案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运用西方媒体与数据霸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操控与认知塑造,试图全面遏制与彻底剔除俄罗斯作为全球强国的国际存在。[2]在这个过程中,美西方智库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2017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古德芬首次提出“认知战”(CognitiveWarfare)概念以来,美西方智库对“认知战”的研究与行动逐渐掀起一阵新风潮。2019年12月,哈佛大学两位学者将“认知战”定义为“专注于改变目标人群思维方式的策略,以此改变其行为方式”的作战手段。[3]2020年3月,北约司令部下属的创新中心发布主题为《作战2040:北约在未来将如何竞争》的报告,明确提出“人脑”或称为“认知域”是继陆、海、空、天、网之后的第六个行动域,这标志着认知战正式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高地。

此后三年,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在认知域方面的研讨会、创新挑战赛、项目设计、研究报告频繁推出。目前,北约公布的“认知战”研究项目报告已高达13份,包括《神经科学武器化》《智力增强》《认知战:对事实和思想的攻击》等。法国国家高等认知学院举办了多场关于认知战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英国战略司令部则发布战略报告,将“认知维度的持续竞争”视为是现实、虚拟维度之外第三个维度的竞争。2022年6月21日,以“认知战”为主题的首届北约科学家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其中一个重要会议成果就是“认知战支配着未来”。很明显,在西方智库看来,认知战已经成为大国博弈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全新主战场。

美西方国家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与数据算法资源,通过公共外交、学术交流、报告发布、数据分享、文化艺术、社交媒体、书籍出版、视频图片等各种日常方式,在全球大国竞争中攻心夺志、武装民意、掌握“制脑权”,进而全时空、全领域、全政府地对竞争目标国形成战略压制。

认知战比学术界讨论多年的信息战、舆论战更具进攻性、目标性和破坏性。正如美国学者阿隆索·伯纳尔所述,认知不只是“强迫我们的敌人遵从我们的意愿,更是要让敌人从内部摧毁自己,使他们无法抵抗、阻止或转移我们的目标”。前文所述的CSIS报告也提出,“美国需要利用大规模数据收集能力,帮助塑造长期的感知和国家安全政策”,这其实也是美西方智库参与对外认知战的重要逻辑依据。

种种迹象表明,智库正成为美西方部署认知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通过检索数据、梳理资料、整合观点、编织故事,甚至不惜用假新闻、深度伪造、木马病毒等低门槛、低成本手段,将自己塑造成“影响力武器”,再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至战略目标对象国,以此制造社会怀疑、失信、焦虑、恐慌,进而干扰他国发展节奏、破坏他国政治稳定,甚至推动他国政权颠覆,最终实现本国战略目标。

近几年来,美西方智库炮制诸多所谓新疆、西藏、香港、台湾问题的研究报告,尤其是片面收集中国经济负面数据,炮制“中国崛起顶峰论”“中国崛起终结论”,打压中国发展预期,扰乱中国社会心理,影响中国外资走向,都可以视为是以智库为主要参战者发动认知战的具体形态。

02

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应对全球认知战

近年来,美国在对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未能完全得逞背景下,对华发起了新一轮以“中国崛起顶峰论”“中国崛起终结论”为主要“武器”的认知战综合攻势。对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放弃幻想,转变观念、培养人才变革制度,以“持久战”的毅力,打赢这场全球认知战。

◆一是突破观念,鼓励全民参与到解决“挨骂”问题的“持久战”中。

长期以来,有不少人认为国际传播就是国际新闻报道,或对外报道中国信息。这使得参与国际传播的人员仅局限于“外宣”相关的少数官员、媒体人、智库学者。事实上,英语中“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直译是“国际沟通”,而与“国际沟通”相关的中国人不计其数。在信息化时代,技术赋能让每个中国人的吃穿住行、言谈举止都可能引起国际关注,每个中国人都可能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本质上讲,国际沟通(国际传播)是解决“挨骂”问题的基本路径。国际传播事业需要更多智库参与,更需要全民参与。过去,全民抗战保家卫国、勒紧裤带研制“两弹一星”解决了“挨打”问题;后来,全民思想解放、投身经济发展解决了“挨饿”问题;现在,解决“挨骂”问题的历史重任,也需要全民参与。

◆二是突破制度,推动对外交往管理的制度性开放。

当下,各高校、事业单位的对外交往管理制度仍较为严格,与欧美知名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国际参会的频率明显偏低。人才制度方面,欧美具有一定国际话语权的智库学者,一般都有在外事部门工作的经历,这使他们在发声中更富技巧,在交往中更老练,在信息传播中更权威。相较而言,中国当前既有足够外交履历,又具独特语言风格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人士仍然较少,亟需加快构建完善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

◆三是完善人才政策,培养更多认知战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鉴于当前全球认知战的特殊形势和国际传播人才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考虑把“国际传播”这个新闻传播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培养更多善于国际传播的认知战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面对全球认知战的严峻形势和已全面展开的国际话语权之争,中国智库在大国博弈进程中,要坚定信心,加快推进职业功能拓展,对内释放活力、改革机制,对外善于斗争、敢于解构,打破西方话语霸权,重塑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全球话语。


参考文献

[1]安东尼H.科德斯曼.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争夺中使用非机密的 美国政府报告[R].美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2023-09.

[2]方兴东,钟祥铭.算法认知战:俄乌冲突下舆论战的新范式[J].传 媒观察,2022(04):5-15

[3]Oliver Backes,Andrew Swab.Cognitive Warfare: The Russian Threat to Election Integrity in the Baltic States[M].2019.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2019:9.

[4]门洪华,徐博雅。美国认知域战略布局与大国博弈[J].现代国际 关系,2022(06):1-11+61.

[5]孙鹏,黄格林.西方对认知战的研究历程及其特征述评:2008- 2021[J].思想理论战线,2022,1(06):115-124.

推荐阅读

马来西亚前高官:美国错了,小国有“不选边”的自由!

图片
舒泰峰:10场跨越时空的虚拟对话,揭秘投资的方法论

图片
必读!人大党委书记张东刚撰文深度阐述“新质生产力”

图片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一条新铁路,变中亚腹地为欧亚枢纽

图片

重要!重要!重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